地质力学所参加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系列之三与“海洋六号”一起在南端

作者:郑光高 发布时间:2017-01-22 阅读次数:

 2016年12月17日晚,人在武汉,刚刚做完实验就接到了一个乱码来电,接通后才知是“海洋六号”南极科考航次首席助理邓希光老师的电话,通知我尽可能将去南极航次改签到比原计划提前5天的12月21号。经过半年多的准备,本以为自己18号从武汉回到北京后,可以利用剩余的时间充分准备南极野外事项,但接到邓老师的来电之后,留给自己在国内停留的时间不到四天,紧急跟导师刘晓春研究员商量一系列的南极考察事宜,好在后续的机票改签、野外装备准备等事项能在所相关部门、师兄(姐)弟和室友的帮助下顺利完成。

12月20日,由于导师及师母在京外出差,所以我没来得及跟他们当面道别便拉着行李箱从所内出发奔向了北京站,奔向南极之行的第一站——上海。21日下午随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赵庆献老师一同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登上了去南极的第一趟航班,经过近三十小时的飞行,途径美国达拉斯、智利圣地亚哥,我们到达了终点站智利蓬塔阿雷纳斯,在代理的带领下,我们在蓬塔码头登上了陌生而又熟悉的“海洋六号”船,正式成为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海洋六号”航次的一员。

在智利蓬塔港口,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和巴西四国的科考船分别停靠在码头两侧,“海洋六号”船经物资补给、后续三名队员登船、新上船员安全及海洋环境保护培训之后,于当地时间28日下午正式起航开赴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周围海域,组成本次“海洋六号”南极科考的成员共72人,由调查部42人和船员30人组成,分别来自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新华社广东分社和bet365在线娱乐场等单位。“海洋六号”在浩瀚大海中沿既定方向驶向南设得兰群岛西部作业海域,途中偶遇冰山和企鹅,船上就会广播通知让大家观看并抓紧时机拍照留念。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渡德雷克海峡时破浪前行的“刺激”与“疯狂”:第一次深刻体验晕船的感觉,身体随着海浪撞击船身做前后、左右、上下毫无节奏地摇摆,不敢起身走动,迫使自己平躺在床上近一整天。

当地时间12月31日凌晨,“海洋六号”驶抵南极作业海域,打响了多道地震第一炮,至此南极科考作业正式开始,为了获得更精准、更高质量的数据成果,经船上临时党委及相关领导开会一致决定,值班期间值班人员不准将手机、电脑、小说等带入值班地点,并将我们调查部成员分成三班,全天24小时作业,而我被安排在晚上23点至早上7点班次,负责浅地层剖面数据监控、地质取样处理及后续陆地考察工作。

晚上通宵作业期间,我们同班组员在仪器房和后甲板井然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大家心情也随着地质取样工作顺利程度而波动,同时也领略到南极昼夜变化间太阳在海平面降落、升起海天一色的的画面、风-雨-雪天气瞬息变化的美景等。在等待回收取样的空余时间内,我喜欢在后甲板注视由船晃动产生天空左右摇摆的错觉感;或伫立在船舷,看着海鸥时而静坐在海面上随波逐流,时而低空自由地飞翔;或看着海面波浪的此起彼伏,静静地聆听着来自大自然的涌浪声……

经过几天饱满工作之后,作业海域海况变差,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许淙的建议下,当地时间1月5日晚,“海洋六号”来到阿根廷站附近的阿德雷湾避风,并在长城湾附近遇到给中国长城科考站补给的“雪龙号”船。从雪雾中看到“雪龙号”船身由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至“雪龙”两汉字映入眼帘,倍感亲切,船上人员纷纷涌上夹板飞机平台,向“雪龙号”及其上面的同胞问好,并拿着相机合照留念。大家在找背景角度画面时,也成了他人相机里的一景。看到“雪龙号”那一刹那,自己大脑中竟无意中想起一首歌,叫“漂洋过海来看你”。十几年如一日,“雪龙号”不远万里在这独行,其一举一动牵动着国人的心。如今我们漂洋过海地来看你,从此“雪龙”你不再孤独。虽然当前我们还没能力陪你走完全程,但我深信今后祖国会派更多更多的同胞漂洋过海地来看你!

直到当地时间1月15日,因天气原因,“海洋六号”船在作业海域和阿德雷湾“三进三出”往返,我们海上工作量已完成了近三分之二。当地时间16日晚上9点半,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相关领导对“海洋六号”全体船员进行视频对话慰问,相关部门领导分别发表春节贺信及工作期望讲话,船上本航次何高文首席和蓝明华船长也分别对取得的工作进展和“海洋六号”船航行情况进行汇报。最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做最后讲话,详细询问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情况,强调我们要确保人生健康、安全,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工作成果,并对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bet365在线娱乐场南极科考团队及科考工作给予厚望。

 


四国科考船

 

 
“海洋六号”起航

 
“雪龙号”


梦幻般的海面

 
晚霞

访问次数 : 
37158846